推薦一下最近讀完而又很喜歡的小說:
說到近年最炙手可熱的小說,《正常人》勢必佔一席位。作者莎莉.魯尼是新銳的愛爾蘭作家,1991年出生的她在26歲出版首本著作《聊天記錄》,被稱為新一代的沙林傑,新作《正常人》更被譽為千禧世代的文學經典。
小說講述兩個愛爾蘭小鎮的高材生,由高中到大學畢業這五年間的故事。康諾高大英俊,個性溫柔內斂,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,可是寒微的出身,成了他心頭最大的陰影。而梅黎安家境富裕,個性孤僻獨立,桀傲不馴,是大家眼中的怪胎。這兩條風馬牛不相及的平行線,卻因著康諾的母親是梅黎安家裡的清潔工而產生交集,兩人私下交往,發展出一段影響彼此一生的愛情與友誼。
《正常人》被稱為千禧世代的縮影,在歐美成為現象級小說,那麼書中的千禧世代到底是甚麼樣子?
千禧世代不齒舊有制度,祟尚自由和變革,對事情總是有自己的看法,有時候這些想法並不真的經過深思熟慮,而是為了表達自我而蹦出來的念頭;他們要不害怕被拒絕,所以選擇首先拒絕別人,要不就是把人際關係當成最寶貴的資產,做的所有事,只為了能讓自己被別人多喜愛一點點,甚至委曲自己也在所不辭。他們活在物質和資訊爆炸的年代,卻深陷在冗長乏味的人生。
《正常人》描述的,正是這樣一群倔強卻脆弱,敏感而暴烈的年輕人。魯尼厲害之處,在於並不需要動用華麗強烈的文字,也不必刻意製造戲劇場面,而是用輕盈如羽毛的遣詞,輕描淡寫他們面臨的種種人生轉捩點,平常卻深刻,是真正的大巧不工。
***
《正常人》之所以備受推崇,是因為魯尼巧妙地把對當代生活的觀察和批評融入故事,其中對「階級」的探討尤其精闢透澈。
康諾的母親是梅黎安家裡的清潔工,兩人雖然從不把話說破,但懸殊的社經階級無疑讓這段關係蒙上陰影;
康諾是高中萬人迷,梅黎安則被排擠,使得康諾因為怯於流言,而邀請了校花當畢業舞會的女伴,可見同儕間的地位也是一種階級:
當梅黎安和康諾兩人都考獲大學獎學金,這筆錢讓康諾不必煩惱房租和學費,簡直是雪中送炭,但對梅黎安而言,獎學金是用來印證自我能力,只是錦上添花的榮耀而已;
更弔詭的是,在獎學金晚宴上,康諾打黑領帶,唸拉丁文誓詞,而那些為他們端盤子的服務生也是學生,只不過他們得靠打工才唸得起大學,低下階層出身的康諾,對這樣的「菁英主義」感到良心不安。
最有意思的還要數這一點:唸英文系的康諾眼見課堂上其他人總是雄辯滔滔地談論文學,但他總是羞於表達而顯得格格不入,後來更發現同學根本連書也沒有讀過。
書末他終於在一場讀書會中意識到文學之於富人,是一種階級的產物,用來彰顯自己的品味,但對他而言,閱讀文學帶來的不是優越感,而是「被偉大藝術感動的歡愉」,康諾也明白到,要瞭解活生生的人,和他們建立親密關係,就必須運用類似閱讀小說時的想像力。
階級自古已存在於社經層面上,在友伴的角力之中,在關係的拉扯牽絆裡,牢固而無解。但是當我們閱讀《正常人》之後,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,正正呼應了康諾對閱讀文學的感悟,也許,只是也許,就能成為打破階級的第一步。
「一分鐘閱讀」推介書籍
《正常人》
作者:莎莉.魯尼
由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
=============
新開Patreon會有獨家小說連載同雜文,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: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chanfan
MeWe:https://mewe.com/p/chanfanwriting
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nnoyingchan
FB: 陳煩